是啊,办法要是李二宝想出来的,怎么李二宝一问三不知,还要回去找书?办法要不是李欣涵想出来的,怎么李欣涵反而对答如流?
李二宝低着头,捏着下巴琢磨来琢磨去,不知该怎么办。
李欣涵眉头一皱计上心头。
“李二宝,我有办法了。”
李二宝两眼一亮:“什么办法?快说!”
“他要是真问起这个问题,我就说,书是我给你看的,你是从书里看到了治蝗的办法。他要是再想要看那本书,我就说书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借来的,朋友已经拿走。如果想看,得等些时候。”
李二宝一拍脑门,兴奋不已,好像捡到金子一般。
“对,就这么说 !”
李欣涵简直是被李二宝推进了宴席间。
刘察举等了许久,不见李二宝把那本书拿出来,心里大概有了个底儿。忽然,见李二宝推出一个女子。
虽只是素衣荆钗,可却无法掩盖如玉的容颜和不俗的气质。最是那一双明眸,亮晶晶的,充满了灵性和智慧。
“这位是……”刘察举忍不住停著问。
李二宝笑吟吟的,指着李欣涵介绍:“回禀察举,这位是我侄儿媳妇李欣涵。羽岚,还不快给察举施礼倒酒。”
李欣涵便深深给刘察举道个万福:“见过察举大人!”
她曾经跟导师吃过饭,敬过酒,除此之外,还真没有主动给别人敬酒的经历。如今给刘察举敬酒,她觉得十分不自在。
刘察举点点头,心里寻思,李二宝把李欣涵带来做什么?
李欣涵递过来的酒,刘察举没有喝,看看她,又看看李二宝。
“这是……”
李二宝急忙说道:“察举大人,你刚才不是要跟我拿那本书吗?我现在才想起来,我还给李欣涵了。这本书也不是羽岚的,而是羽岚的一个朋友的,羽岚如今已经把书还给了那个朋友。所以,察举大人要是想看那本书,只能等以后了。”
一般下村做察举的人,都是心明眼亮的人,不是几句话就可以糊弄得了的。否则,察举上来的人,不是庸才就是恶霸,太不称职了。
刘察举锐利的看向李欣涵,还好是她,要是换了别的女人,那就得抖一抖了。
“李欣涵,李二宝说的可是真?”
李欣涵回答从容不迫,语调平缓,一点也不紧张,咬字十分清楚。刘察举很难想象,一个乡下女人,竟然能做到如此镇定自若。
“回禀察举大人,确实如李二宝所说,那本书我还给那个朋友了。她住在县里头。等哪天我再借回来,给察举大人看一看。”
刘察举眼角透出一丝狐疑。
“你也喜欢看书?”
李欣涵道:“闲暇时光,也爱看。”
刘察举嘴角微微勾起:“我也是看过很多书的人,怎么就没有见哪本书上有介绍假艾蒿可以驱杀蝗虫?李欣涵,你还记得那本书的书名吗?或许,在县太爷的藏书阁里,会找到呢。”
李欣涵是现代人,刘察举是古代人,李欣涵在学校古籍阅览室里看到很多刘察举看不到的书籍,这些书籍要么是刘察举之后的人写的,要么是从哪座大幕里面发掘到的。
李欣涵就随便说那么一本:“小女子借给李二宝的那本叫做什么《旱蝗录》来着。恐怕这些都是街边小书贩卖的书,只有我们这些没有学问的人才去买来打发时间,哪里像察举大人这样,看的都是圣人书。那是地下和天上,阳春和白雪,比不得的。”
李欣涵对答,词语流出,如同潺潺溪流,比起来,倒是她文雅,刘察觉要粗俗。
刘察举钦佩过很多有才情的男子,女子却不曾有过。今天见了李欣涵,虽然只是几句话,他心里头已经油然升起钦佩之情了。
“哈哈,你看了那街边的书,救了一村的百姓,我看了这么多的圣人之书,却对蝗灾无能为力,到底谁才是阳春,谁才是白雪?”
说完,刘察举自我解嘲的大笑。
李欣涵怕有些个挂不住面子,又说:“鸡鸣狗盗之徒,总有用的着他们的时候。我就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,察举大人,你是那孟尝君。”
这话刘察举十分爱听,不知不觉把刚才李欣涵倒来的酒喝了。然后指着李二宝道:“你的侄女真有才情,要是请个老师来教导教导,说不准以后成为个女翰林。”
李二宝哪里懂得这些文雅的东西,和李三金在一旁摸着头,憨憨的陪笑。
旁边气恼了李新福。他读了差不多一辈子的书,竟然还比不上一个小女子!他羞愤的,差点要吐血。
李欣涵心里说:女翰林去了现代,也只是本科水平,而她可是硕士!
刘察举光是赞李欣涵,李二宝也听不下去,在一旁对她挤眉弄眼的。
李欣涵哪里会忘记给李二宝美言几句,不过是想吊他胃口,让他着急着急。
“其实我也只是偶尔看到书本上有这么一个记载,说假艾蒿可以驱赶蝗虫。觉得好奇,便告诉了李二宝。李二宝是有心人,一心想着村里百姓的生产。听到这么个好消息,他怎么会放过!便自己去割来假艾蒿,试验了一次,觉得效果不错。那天发蝗灾,他便让大伙儿去割,点燃之后,果然把蝗虫都赶杀了。要说功劳,李二宝是最大的!”
而且,把功劳让给李二宝,对村子也有好处,李欣涵不会因为私怨,弃大家的利益不顾。
李二宝偷瞄了李欣涵一眼:这小妮子,挺会说话!这心里美滋滋的,跟吃了一桶蜂蜜一样。
不过,他是老江湖了,还是懂得在上面的人面前低调谦虚的,俗一点说,就是“得了便宜会卖乖”。
“哪里,哪里!羽岚夸的我都飘飘然了。察举大人,我也是村里头的人,乡亲们过的好,我也过的好,是不是?这是我应该做的!”
李欣涵说的话,似是而非。要说是李欣涵的功劳,李欣涵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办法,没有付之于行动;要说全部是李二宝的功劳,可没有李欣涵,李二宝目不识丁的,哪里知道书中有这么一个治蝗的好办法?
那就三七分!
“这一次治蝗功劳,李二宝占七分;李欣涵占三分。”
李二宝两个张大的眼睛里明显突出两个字“贪婪”。他去县太爷身边做事,那是指日可待了!
刘察举不无仰慕的看李欣涵。

